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第二节 洋流 课堂例题
【课堂例题1】
洋流的形成
【归纳总结】
1.洋流的形成因素
因素 | 对洋流的影响 |
盛行风 |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
陆地形状 | 改变洋流方向,影响洋流速度 |
地转偏向力 | 影响洋流方向 |
补偿作用 | 海水的连续性 |
2.洋流的成因类型
(1)风海流
信风带: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
盛行西风: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
极地东风:南极环流。
季风: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2)密度流
典型的密度流海区:直布罗陀海峡(下图)、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等。
(3)补偿流: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流出造成该海区海水量减少,而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
补偿流
【学以致用】
【课堂例题2】
全球洋流模式
【归纳总结】
1.洋流分布模式
2.洋流分布规律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流向、模式及性质比较,如下表所示:
环流系统 |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 季风环流 | 西风漂流 | |
海域 |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 北印度洋海域 | 40°S~60°S的 海域 | |
流向 | 北半球 | 顺时针 | 逆时针 | 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 自西向东 |
南半球 | 逆时针 | — | |||
模式 | 北半球 | ![]() | ![]() | ![]() | ![]() |
南半球 | ![]() | — | |||
大洋西部(大陆东岸) | 暖流 | 寒流 | 暖流(索马里半岛沿岸冬季暖流,夏季寒流) | 寒流 | |
大洋东部(大陆西岸) | 寒流 | 暖流 |
〉〉特别提醒
1.分式联想洋流分布规律
中间分数线表示赤道,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洋流流向;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洋流流向。
2.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学以致用】
【课堂例题3】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归纳总结】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表所示:
影响方面 | 具体表现 | 实例 | |
气候 | 全球影响 |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
大陆沿岸 | 暖流增温增湿 |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 |
寒流降温减湿 |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 | ||
海洋生物 |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 |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 | |||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 |||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 ||
海洋污染 |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 |
海洋航行 |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 |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易出现海雾 |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 ||
洋流从北极地区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
2.渔场形成的条件
(1)大陆架形成渔场,可从三方面分析
①大陆架海水较浅,太阳辐射照到海底,有利于鱼类饵料(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②大陆架底部沉积着由大陆带来的泥沙,有利于鱼类产卵发育。
③大陆架与大陆相连,由大陆的江河带来的各种有机物为鱼类和浮游生物提供养料。
(2)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可从两方面分析
①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容易发生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到上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从而吸引大批鱼群。
②寒暖流交汇的海域,常有随寒、暖流而来的冷水性和暖水性鱼类聚集(鱼类对另一性质不同的洋流不适应,不会继续前进),因而鱼群众多,形成大渔场。如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我国的舟山渔场等。
(3)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
在副热带大陆西侧海域,受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从而形成渔场。
3.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
(2)分布:①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②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③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