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5
2023年9月,襄阳市某中学教师赴日喀则市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我们真切感受到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特征和生活习俗。读西藏自治区示意图和西藏局部地区地形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知道日喀则具体位置】
(1)从图中我们了解到日喀则位于素有“____”之称的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处____谷地。
【了解居民生活习惯】
(2)援藏教师时常涂抹防晒霜、佩戴墨镜、使用氧气袋,请说明其原因。
【探究两地时间差异】
(3)与襄阳市不同,日喀则当地学校上课时间是上午10点,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____
【分析日喀则农业发展】
(4)日喀则粮食作物产量约占整个西藏的1/2,素有“西藏粮仓”之称。试分析日喀则成为西藏重要粮食产区的自然原因。
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
知识点:时差的产生原因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青藏地区的地形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日喀则气温日较差可达20℃,小麦生长期长达300~350天,单穗小麦达40~50粒,单穗重13-25克以上,而华北地区小麦单穗重约3.46克。日喀则粮食作物产量约占整个西藏的1/2,素有“西藏粮仓”之称。

材料二   图1青藏地区及藏南谷地地区地形简图,图2日喀则年日照时数及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在西藏旅游时我们常涂抹防晒霜、佩戴墨镜、使用氧气袋,请说明原因。
(2)请从气候角度说明日喀则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的原因。
(3)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许多农作物无法生长。试分析日喀则成为西藏重要粮食产区的自然条件。

日喀则过去以种植传统喜凉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现在通过农业技术引进了水果、花卉、蔬菜等多种喜温作物种植,每亩产值相当于过去的10倍,已成为国家级高原蔬菜生产示范区。日喀则地区的西瓜在海拔3900米以上地区露地栽培不能完全成熟,只有在海拔3900米以下地区,并采用“西瓜吊起来”(如图2)的方式才能成熟。

(4)为当地改善热量条件,请列举至少一种种植喜温作物可能使用的农业科学技术。
(5)简要分析“西瓜吊起来”这里种植西瓜方式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
(6)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下面为河谷农业可持续发展欲实施的措施,你赞同哪方面措施,并说明原因。
①大力兴建全国商品粮基地②合理控制果蔬种植面积③科学种植,减少农业生产污染
暑假期间,某中学地理社团去拉萨研学。他们先飞抵西宁,再沿青藏铁路到达拉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研学日记节选。

节选(一):“出发之前要准备好羽绒服、防晒霜、氧气袋、遮阳帽……”

节选(二):“……列车飞速前进,望向窗外,远处是高大连绵的雪山,近处的草原上,牛羊三五成群悠闲地吃着草……”

节选(三):“研学导师告诉我们,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是我国第二条进藏铁路。它东起成都,西达拉萨,穿越崇山峻岭,工程建设难度比青藏铁路还要大呢,又是我国一个超级工程!”

材料二青藏地区示意图、西藏年降水量及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和拉萨、成都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城市成都拉萨
纬度约30.6°N约29.7°N
海拔约500米约3650米

(1)结合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说明需要携带羽绒服、防晒霜的原因____
(2)在甲处列车穿越了长江的发源地____山脉;在青藏地区,可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____(牲畜)。
(3)分析川藏铁路比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难度更大的原因____
(4)据图描述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____;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____地带,简要说明城镇分布在该地带的最有利自然条件____
(5)据图可知拉萨、成都两地各月气温差异均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两地所在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也有很大不同,拉萨所在地区主要发展____;成都所在地区的耕地类型为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