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题组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8

“围”是人们在河湖岸边修建的带状水利设施,形如堤坝,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常典型的地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佛山桑园围见证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九百年的“沧海桑田”,唐代以前,珠三角大片区域仍为一片汪洋,古人以西樵山及其周边的山岗高地为基础,在外围修建一圈围堤,海水涨潮时,江水被顶回,同时将河床的泥沙卷入围堤,长年累月堤围内的泥沙就会高出江面,形成陆地。当地居民通过修建“围”变水患为水利,创造出岭南水乡著名的农业形态——桑基鱼塘,催生出当地发达的丝织业。下图为“佛山桑园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围”的修建有利于(     

①防水患②排水为陆③防止水土流失④形成桑基鱼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2】佛山桑园围居民主要从事(     
A.畜牧业B.林业C.工商业D.渔业
【小题3】佛山桑园围因地制宜发展桑基鱼塘的自然条件有(     

①地形平坦②水网密布③降水充沛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小题4】佛山桑园围的鱼塘需要由外到里一层层引水灌溉。外塘水入内塘后会顺势带走外塘的肥料养分。为了弥补外塘业主的损失,围民便约定俗成,内塘业主以当地盛产的农产品作为交换,从而保证了灌溉的公平。用于交换的农产品可能是(     
A.小麦B.大豆C.稻米D.青稞
22-23八年级下·贵州贵阳·期中
知识点: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田农业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河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