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解答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146
辽宁D村原是一个贫困乡村,如今上百万棵果树种植在反坡梯田上,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沈阳某中学开展了以“探寻D村农业发展历程”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研学准备


(1)同学们借助D村等高线地形图和电子导航图了解到:D村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位于沈阳的________方向。

研学实践


(2)听村民说,20多年前这里水果产量很低,大部分是荒山秃岭,雨季受灾严重。据此推测,往年雨季发生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为了解反坡梯田的作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土壤相同的普通坡地和反坡梯田的模拟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用烧杯以相同速度向模拟实验装置冲等量的清水。

实验观察:普通坡地比反坡梯田冲下的泥沙________
实验结论:反坡梯田更有利于________
(4)某同学在调查时做了如下记录:①村民们修建水库,为果树提供灌溉水源等;②观景台位于山谷中。其中一条信息记录有误,请改正:________

研学总结


(5)D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仅有万亩果园,还有中草药种植基地、影视城等。如今除了水果种植业,当地还发展了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023·辽宁丹东·一模
知识点:方向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常见的气象灾害农业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6000多年前渭河平原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延安宝塔山都是令人向往的研学基地。黄土高原的各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开展的地理研学活动主题多样,既有生态环境方向的,又有历史文化方向的。


前期设计地理研学主题
(1)自然方向围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人文方向(图示研学路线①②)分别围绕__________主题展开。

实验指明资料搜集方向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学小组发现:长城以南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貌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他们做了如下4组实验,模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获得了各组实验数据,其中B组的实验数据(降水量相同)如表:
植被覆盖率(%)径流量产沙总量(g)
1009.770.85
7027.314.34
4041.9157.29
050.83123.07

得出结论:
植被是通过减少_____来实现减少的。
为了印证实验结果,研学小组需要搜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__________等资料。
实践见证水土保持成效
(3)经现场考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学小组发现黄土高原水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他们展示了绘制的当地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拍摄的两幅梯田图片。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凹地,降雨时形成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

得出结论:
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显示,在坡地不同部位采取了__________和A处(坡脚)建拦土坝的治理措施。沟谷也建拦土坝,其作用是_____
从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看,内环式梯田的优势是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