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66
创业不易,守成更不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据材料一,分析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时期,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二   毛玠初见太祖(曹操),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行之。


(2)据材料二,概括毛玠给曹操提出成就霸业的两条措施。

材料三   司马炎病故,继位的惠帝司马衷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氏专权,纷纷想杀贾氏而独掌大权,于是便爆发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3)据材料三,概括“八王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材料四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摘编自《魏书》卷四十


(4)据材料四,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问题?并据此分析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18-19九年级上·山东潍坊·期末
知识点:王国问题的解决官渡之战西晋的兴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材料四:“他结束了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毛泽东

材料五: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当时的相关诸侯国逐步确立了哪种社会制度?
(2)材料二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思想出自战国时期哪一学派主张?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请概括指出汉武帝对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回答,“他”是通过哪个战役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在哪一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5)根据材料五,“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联系?请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一系列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这一系列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魏晋以来,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各地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改变材料三中的弊端,隋朝创立了什么样的制度?唐太宗又是怎样完善这一制度的?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yuè),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中的卫鞅指谁?他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2)回忆所学内容,张三这是因为变法内容中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卫鞅变法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君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两点即可)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魏主的改革措施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两次改革,你认为取得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两点即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