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稍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晋纪》

材料三   “天下无事,时和(风调雨顺)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丰富),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


(1)图示中A、B处分别是什么政权(王朝)?西晋的都城位于河南省哪座城市?
(2)材料二中描述的现象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一现象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突出的历史特征是什么?
19-20七年级上·河南漯河·期末
知识点:三国鼎立的形成东晋与南朝江南开发的原因江南开发的表现、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1)请依据上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写出大洲的名称)该路线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材料二中曹操的诗句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曹操在这一时期所做出的贡献。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综合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写出你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认识。
【历史解释】

材料四: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4)材料四记载了东晋后期江南地区怎样的情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出现这一情形的前提条件和保障。
【史料实证】

材料五:“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5)材料五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家国情怀】

材料六:公元前138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不幸中途被匈奴人所掳,拘留十多年才寻机逃出。张骞克服种种困难到达大月氏,……出使时100多人,回来只剩他与侍从匈奴人堂邑父两人。

——《中国通史》


(6)材料六中所述张骞坚持完成使命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