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时4年(注;1861﹣1865年)之久的内战,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北部工业家的政策,给工业化的发展以极大的刺激……交通运输业的这一进步意义重大,当全国铁路网实现一体化的时候,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也最终在美国形成了……内战后美国经济灾飞猛进,在19世纪(最后的)三四十年内迅速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894年其工业产值已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德国的统一是工业化所必要的政治先决条件,统一扫除了她意志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障碍……单就工业增长而言,统一前1860—1870年的年均增长为2.7%.1870—1880年(注:德国于1871年完成统一)即达到4.1%;1880—1890年为6.4%,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德国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又直接带动了技术的进步……德国的统一与现代化本身符合了德意志民族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摘编自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内战期间的在任总统是谁?这次内战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材料二中德国完成统一之时,正值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历史上将其称为什么?德国人卡尔本茨在这次技术革命中有何突出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19-20九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
知识点:南北战争的影响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工业革命第一次第二次
世界工厂英国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科技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技术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和变革,从而使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得以实现……

——摘编自胡才珍《略论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

材料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又上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作“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成果(举2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于1871年完成统一,统一扫除了德国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障碍。单就工业增长而言,速度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以卡尔·本茨等人为代表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摘编自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

1908年以后,尽管德国政府试图缓和与英、俄、法三个协约国的关系,但列强在巴尔干和北非地区的争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机和地区性战争使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日益加深。德国作为同盟国的核心,其一系列不当政策则加剧了这种对立。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通史·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材料二:

                              图A裴迪南大公夫妇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一战后缔结的和约全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其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时的场景        

由于雅尔塔体系规定了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这使战后苏联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军事政治势力达到中东欧和远东,东欧产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雅尔塔体系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提倡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材料一中德国完成统一之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兴起的一场技术革命是什么?卡尔·本茨在这次技术革命中有何突出成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德国与“协约国”关系恶化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图A事件的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巴黎和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
(3)材料三图中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根据材料三文字,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于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4)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特点?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创新对国家兴盛产生全方位、根本性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中诞生的美国又不断通过战争受益,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南北战争扫除的“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是什么?说出南北战争中颁布的体现美国人权进步的是哪一部法律文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技术装备都已陈旧落后,因此生产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而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实现了转型,转型产生的一大成效是: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所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工业生产力,成为国家力量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迅速地改变着全球的经济力量对比。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摘编)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所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与哪一次科技革命有关?请写出一例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由美国人发明制造的新式交通工具。在这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哪一阶段?

材料三   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3)结合所学,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俄国人民取得哪一场革命的胜利?这场革命的性质是?

材料四   苏俄“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材料、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4)材料四中苏俄开始实施这一“重大的突破”政策时间是?根据材料四,指出该政策的创新之处。

材料五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5)结合所学,判断材料五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