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认同……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者,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二   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事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

材料三   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

材料四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孙中山先生挽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孙中山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公报》认为孙中山迟迟“才来到上海”的原因。
(3)对比材料二、三,写出《大公报》对孙中山的评价所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4)请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角度说明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未竟之功”的具体含义。
(5)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19-20八年级上·福建漳州·期末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袁世凯的皇帝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孙中山的认识。

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政治遗嘱》(1925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为实现“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途径是什么?

材料三: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大公报》如此评价孙中山先生的原因。

材料四: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挤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孙中山先生挽联》


(4)请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角度,说明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未竟之功”的具体含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