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
任务一 【梳理线索,归纳史实】

任务二 【识读图片,感受现场】                                                                             

任务三 【研读材料,分析历史】

材料一:

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1397133.6
1990年7662.1686.3
2000年24915.82253.4
2016年112091.312363.4

任务四 【思考感悟,学史明智】
(1)根据提示,填写年代尺上的农村经济政策调整的相关史实。
(2)图一、二中反映我国建设中出现的什么样的严重失误,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评价。
(3)图三的数据反映我国于1959-1961年出现了严重困难局面,该局面如何被扭转的?
(4)分析材料一的数据,你能说说1978年改革后带来的影响吗?
(5)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从建国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的历史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8-19八年级下·广东佛山·阶段练习
知识点:土地改革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梦想实现】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我国实行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材料二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这一变革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探索失误】

材料三:________



                            图一1958年《人民日报》

               图二1965-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3)结合相关史实,你认为材料三中图一的报道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分析指出图二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新的创举】

材料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村民私下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台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四册》(五·四学制


(4)根据材料四判断,该事件后来促成了中央政府哪项有关农村改革措施?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80年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5)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从建国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历史,你有什么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