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1)材料一的两幅图共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新的政策”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暂时的退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19-20九年级上·河北邢台·阶段练习
知识点: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启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通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得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的“变革”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一中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新的政策”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暂时的退却”的含义?

材料三   1929年到1933年的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层面回答,“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

材料四     下图


——摘编自汪华生《你知道或不知道的美国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图一的变化趋势。当时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哪一具体措施直接有利于图二中现象的出现?
(5)综上所述,经济政策的调整、创新要注意哪些方面?

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暂时的退却”?

材料二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

材料三

——摘编自汪华生《你知道或不知道的美国史》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幅图中内容的变化趋势。当时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哪一具体措施直接有利于图二中现象的出现?

材料四美国国会通过了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4)根据材料四,写出法案的名称。指出美国国会要求企业按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的直接目的。

(5)依据材料三、四分析当时美国政策的特征?

(6)综上所述,经济政策的调整、创新要注意哪些方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工农业产值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他的阶级属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现固资本主义制度。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罗斯福新政”之“新”指什么?材料二所述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