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5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革,也深刻影响王朝的兴衰,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遣,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上述材料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该国历史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西周初年,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属、功臣和臣服的旧邦首领到被征服的地方建立封国,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亲族和同姓53国。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当时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的大规模的统一战…….秦国完成统一全国大业,仍以咸阳为都城。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称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为巩固统他采取了哪些经济文化措?
19-20七年级上·安徽亳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商鞅变法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都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人足”?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据材料指出诏令中提出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历史事件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