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3
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之统一为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大一统”理念包括思想方面的“大一统”和政体方面的“大一统”两部分。……政体方面的“大一统”,分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和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两种形式。   

——薛海玲等《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理念的形成及统一战争的实践》

材料三   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请回答:
⑴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说明材料一“乱象”时代特征的历史现象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抱负。
⑵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加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的主要措施。以秦朝、西汉为例,说说“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⑶ 从武帝时期开始“无不渐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19-20七年级上·江苏常州·期中
知识点:分封制孔子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乱象”的表现。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   秦朝完成统一后,当时其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行什么样的体制才能有效管辖这辽阔的国家……汉代诸侯王在王国内有充分的统治权,他们不仅有行政权、还拥有财权和兵权,甚至在某些方面“僭于天子”,俨然如一个独立王国。

——王云度《秦汉时期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探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朝代面临问题解决措施
秦朝疆域辽阔,如何有效统治
汉朝施行“推恩”、建立刺史制度

材料三   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武帝时期开始“无不渐染儒风”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