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1

2018 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 40 周年,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

材料三:38 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28 年的春天,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17 年的春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上演,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时事政治

材料四:2001 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2018 年 5 月 14﹣15 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召开……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在诸多国际事务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时政新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一场封建性质改革的措施是哪一项内容?并用材料一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变法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的事件指的是哪一事件?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这些“春天”的到来,最初得益于什么会议的战略决策?这一时期我国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什么特点?材料中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这和中国奉行的什么外交政策有关?

(5)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有何感悟?

2019·江苏·二模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召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指出:秦“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材料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1.50.771.86.9
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哪一事件的完成引起了上表中数据的变化?

材料四   37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27年前的春天,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17年的春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上演。                      

——摘编自时事政治


(4) 材料四中这些“春天”的到来,最初得益于什么会议的战略决策?

材料五 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5)材料五中的“岛国”是通过什么事件解决生存危机的?

材料六   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6)材料六中“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来自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7)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有何感悟?
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内实行变革,通常一次改革成功与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

材料二:1980年,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2017年的春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又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时事政治

材料三: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曲折又宽敞,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了无尽的灾难。

——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材料一的事件指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二所提及的“经济特区”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定?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此后,改革的浪潮涌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材料中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日本“‘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的道路”是怎么实现的?它给日本带来了无尽好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条道路给邻邦带了无尽的灾难?
(4)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有何感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