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05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2018年,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矛盾孕育危机】

材料一   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统一,盛世局面再现。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进一步完善,建立了法制较为完备、文化发达的中央集权国家。此时,日本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前往中国学习。但日本国内贵族豪强疯狂兼并土地,部民制陋习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经济发展缓慢。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什么改革?学习对象是谁(朝代名称)?
(2)当时主持改革的人物是谁?改革开始时,相当于我国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学习先进制度】

材料二:诏书规定: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为改革在经济上的规定,请各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项内容。
【改革取得效果】
(4)通过此次改革,日本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请你至少举出两例。
(5)此次改革,在该国历史上有何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从中有何感悟】
(6)通过此次改革学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或者有何认识?
18-19九年级上·安徽合肥·阶段练习
知识点:古代日本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土地是民生的基础。东西方许多统治者往往非常重视土地关系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王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收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

——摘自部编教材九年级上《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改革后形成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和称号。

——日本《田令》


(2)材料二内容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改革的内容?根据材料二,概括此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举措。

材料三   15—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了,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得的土地,出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   A   。A的主人雇人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用雇佣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依附农民,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3)上述材料中A处应填入什么内容?租地农场的实质是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的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