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6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更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什么?“80年代中后期”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材料二   1978~1992年广东与全国经济增长对比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政策带来的?

材料三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五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材料五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什么制度逐步向成熟迈进?
18-19七年级下·山东威海·期末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世纪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摘自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使材料中“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的史实。(写出两例即可)

材料二: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
粮食产量5.02亿千克6.70千克7.15千克

(2)材料二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民从中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材料三: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3)据材料三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材料四: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你认为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