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3
历史图表能直观地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历史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   



图1土改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图2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图3“大玉米,大麦穗,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表1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


(1)图1反映了建国初期在农村发生的什么运动?该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图2反映了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途径是什么?
(3)图3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的宣传画。画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什么现象?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哪一运动?
(4)表1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推行的意义是什么?
18-19八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
知识点: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人口及其占用土地的比重

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545.2%92.1%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导致材料一中“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变化的是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
从表中可以认识,这次历史事件要建立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

材料二:见下图3《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摘自北师大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 ,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

材料三: 下图4(画左上角的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3)上图4漫画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左”倾错误在哪一方面的表现?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1976年35000斤 230斤
1979年     132300斤800斤

(4)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