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着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民、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1)材料一中这种土地资源被少数地主阶级掌握的情况对新中国的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情况是在何时通过什么方式完成改变的?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2)材料二反映了国家对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实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材料三:中国农村的改革首先在1978年末,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开始的,“大包干”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首先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最后剩下的是自己的,“大包干”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3)材料三反映的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是什么新政策?这种体制与以往的体制有什么不同?
(4)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
18-19八年级下·山东德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之一。


(1)为改变材料所述的状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党实行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1953年8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我国实行了哪一举措?“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


(3)为了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是如何进行改革的?这些措施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总结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之一。


(1)为改变材料一所述的状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党实行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1953年8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我国实行了什么举措?“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


(3)为了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进行改革措施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总结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转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