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戊戌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材料三《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l)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促进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因素有哪些。

(2)依据上述材料反映的近代化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两次对政治制度的探索。

(3)以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9·河南南阳·二模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4)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何历史意义?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5)依照材料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有何历史意义?
【思想风暴】
(6)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其兴起的标志是什么?试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规律揭示】
(7)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8)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所谓近代化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能挽救民族危机。于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相继领导了谋求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运动。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材料一中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的“自强”“求富”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该运动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谋求“民主共和”政治变革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并概括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
(4)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