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67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轴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指南针)(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在印刷术、火药和磁铁三大发明中任选两项,概括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两例近代前期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尝试”。指出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和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019·甘肃·中考真题
知识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洋务运动的内容戊戌变法的经过开国大典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探究“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辉煌的中国】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一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史实(部分)
西汉A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
唐朝B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华
宋朝设立市舶机构;海路贸易兴盛
元朝使臣、商人到访中亚;马可·波罗来华

材料三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轴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曲折的中国】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复兴的中国】

材料五   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秦朝时的具体表现。
(2)请写出上表中A、B所代表的历史人物。
(3)根据材料三,在印刷术、火药和磁铁三大发明中任选两项,概括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列举两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尝试”。“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请写出“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所指的历史事件?
(5)材料五中“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富起来”得益于哪次重要会议?此后,中国走向了什么道路?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何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米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白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

材料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到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就这一方而而言,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实现。……这无论如何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党的历史的个重要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的意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实现了第二种梦想,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


(3)据材料三,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两例。

材料四: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到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就这一方面而言,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实现。……这无论如何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