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458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
(2)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材料二   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2019·山东威海·中考真题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贞观之治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我国自秦汉以后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此延绵不断,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直到今天,国家统一局面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此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分析秦始皇的功绩并不因“秦帝国荡然无存”而“湮灭”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隋唐时期的中国各种政治制度也已完备,经济空前繁荣。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晃福林《中国古代史》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列举隋唐时期完善和创立的政治制度。

材料三: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管辖。

——部编《中国历史教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大大强化皇权”的措施;结合所学理解“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在1684年设置什么机构对台湾进行有效管辖?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秦汉、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国家治理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客使图》(部分)

图片说明: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两条即可)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的对外政策。请列两例举唐朝对外交往史实。
(3)依据材料请你归纳北宋时科举制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