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5

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古代辉煌】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两组古代科技作品或科技发明中分别任选一例,为其写出简介。

【时代精神】

材料二


(2)材料二图一、图二信息所反映的最突出的时代精神分别是什么?

【民族脊梁】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蒋家王朝留下的烂摊子上,在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和核威胁下,在苏联背信弃义、逼债卡脖子中,在自然灾害的困难面前,他们以天塌下来也不怕的大无畏精神和搭上性命也要为中华民族长志气的宏伟气魄,硬是让“两弹一星”这个关乎新中国存亡和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能否重新站立起来的伟大工程,从废铜烂铁中起步,仅用十几年时间就让原子弹炸响,让导弹升天,让卫星飞入太空,引起世界的震惊。

——《民族脊梁的深情礼赞——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张保宁)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有什么重要意义?

【放眼世界】

材料四 任正非5月21日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说:“自主创新如果是一种精神,我支持;如果是一种行动,我就反对。”他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曾表示,“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我们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

——《正确理解自主创新的含义》(21世纪世界经济报道)2019-5-23

(4)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回答,应该如何理解任正非所说的自主创新?

2019·江苏·三模
知识点:张仲景及医学成就长征胜利“两弹一星”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领袖引领发展方向,模范彰显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弹一星”功奖章、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于敏同志(1926-2019年)资料摘录如下:

朱光亚院士评价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说是首功。被问及科研的动力,于敏感慨地说:“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于敏所说的“欺负”,并非仅指过去而言。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等核大国多次威胁使用核武器来打击中国。于敏回忆:“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军统帅就曾建议用核武器袭击中国。它是真的在进行核讹诈、核威慑,不是报纸上说说玩儿的。

——摘编自《信念创新奉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风来》等

材料二   王启民,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助理。他始终用“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从事科学研究敢于挑战油田开发极限;坚持“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信念,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他是一代石油人的杰出代表,为“铁人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

材料三   以下是龙平平著《邓小平与他的事业》的部分目录

第六章   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153)
6—1   中国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155)
6—2   要“实事求是”,不要“两个凡是”…(156)
6—3   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60)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于敏同志的科技成就对于中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20世纪六十年代“铁人精神’的代表人物。王启民为“铁人精神”注入了什么新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示例,说明第六章第2节或第3节与本章主题的关系。
示例:第1节: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新的道路。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同时也反映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刚刚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知识分子,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担当起拯救苍生的历史重任,重新构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摘编自周金华《从“百家争鸣”看春秋战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

材料二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宋代精神文化也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两宋在其三百余年间,始终受到来自北方民族国家的环伺紧逼,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现实威胁,故而民族意识应时而起,构成宋代文化的强烈底色。也因此,宋代文化注重实用,从根本上关注人怎样生存发展、国家如何安宁强盛。……总之,宋代的文化与科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摘编自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

材料三   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如彼特拉克就在作品中写道:“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四   进入“康乾盛世”后,由于社会趋于稳定,商品经济发达,在小说创作上,中国古典小说达到顶峰。这一时期是小说的全盛期,面向社会现实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他们对社会都有透彻的认识,对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虚伪作了无情的揭露……

——王立《中国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结合宋代科技发展的具体史实,举一例说明宋代文化与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主题“文化”提炼一个观点,从材料中并结合所学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某班级以“抉择”为探究主题,设计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究——人生抉择】
材料一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1936年12月张学良


(1)请分别指出与材料中两位历史人物的抉择相关的历史事件。从两个事件中任意选择一个,说明该事件对当时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探究二——道路选择】
材料一   下表表示的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下国际共运史材料二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选自《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革命道路
马克思主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苏联(俄)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
中国

(2)写出材料一中①革命道路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民族复兴道路”是什么?
【探究三——回望来路】
(3)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下关键词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请任选其中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为题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表述完整)
红船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