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3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98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

材料三   “如果说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邓小平淡话

材料四   如图。



               中共十五大
(1)材料一中,邓小平当时在广东、福建画的“圈”分别是哪几个?他“写下诗篇”又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哪两次会议?又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这次大会把哪种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6-17八年级下·广东汕头·阶段练习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的建立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召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每一代中国人追逐的中国梦,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如果说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邓小平谈话


(1)材料一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改革开放。问“春天”的到来与我党历史上(1978年召开)的哪一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实行政策是?并简要说明产生的意义?“画了一个圈”是指建立经济特区。请你回答所建立的特区中哪一个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80年代中期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中心环节是什么?“新体制”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为“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盐城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览二:领导风采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2)材料二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又是指哪一事件?请用一句话来评价材料中的“老人”。
展览三:重大决策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98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

(3)表格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展览四:聚焦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在重视科学技术方面制定了怎样的国策?并请举一例在农业方面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展览结语:提升能力
(5)如果让你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来收集材料,你可以采用哪些途径,试举一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推动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变贫困群众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一一摘自《决战脱贫玖坚关键在党的领导》

材料二:1978一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项目1978199220022010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398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

材料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邓小平

材料四:针对我国当前的疫情形势,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进一步摸清疫情底数,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仗……党员干部尽职尽责、带头冲锋,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学习强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让中国人民不再过穷苦生活,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实施了哪一建设计划?有何影响?
(2)观察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出1978一2010年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尤其是1992年后增长迅猛,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3)为了“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下面是在这条道路形成过程中召开的重要会议,请你任意答出一次重要会议上形成的重要理论。

(4)根据材料四回答,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仗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