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国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中国现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农民)“前方打仗,后方分田”…有些地区被敌人占领后,敌人就帮助地主夺回土地军事上的胜利后,农民又重新收回土地…跟着共产党走,才能保住胜利果实,才能彻底翻身。

——《华中解放区人民政权考察》材料三:首都钢铁集团经营状况统计表

项目1978年1990年
钢产量179万吨425.5万吨
利税3.77亿元26.25亿元
上交利税3.71亿元15.05亿元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列举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材料一认为抗战中显示出的“巨大力量”是什么?结合所学,中共提出的哪一政策促进了“巨大力量”形成?
(2)材料二中“前方打仗,后方分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指出农民“分田”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华中农民“彻底翻身”的标志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首钢集团经营状况的变化。结合所学,该变化与何种经营制度的推行有关?体现了哪一决策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中华民族振兴的决定力量。
2019·江苏南京·一模
知识点: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世界再次见证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中国力量

材料一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国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中国现代史》(第四版)


(1)材料一中认为抗战中显示出的“巨大力量”是什么?结合所学,中共提出的哪一政策促进了“巨大力量”形成?
展示中国智慧

材料二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法律,开展改革运动……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最终千年来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终于实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下教材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其做法的法律依据和目的分别是什么?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有何意义?
感受中国速度、中国方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来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可以说,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同时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活跃和兴旺、成功和胜利,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

——摘自人民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3)“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富起来”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4)综上所述,从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道路探索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中国近代史在枪炮声中拉开帷幕,战火延绵百年,最终也在枪炮声中落下帷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

材料二   (农民)“前方打仗,后方分田”……有些地区被敌人占领后,敌人就帮助地主夺回土地……军事上的胜利后,农民又重新收回土地……跟着共产党走,才能保住胜利的果实,才能彻底翻身。

——《华中解放区人民政权考察》

材料三   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想迫使我们在华北与他决战,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呢?给他来个针锋相对,也还他一个黄河战略,紧紧拖住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刺上一刀。

——1947年7月21-23日小河会议毛泽东的发言

材料四   20世纪40年代,纪实漫画《小克日记》在《南京晚报》连载。“小克”虽是虚构人物,但代表的是各种身份的真实人物。如图是《小克日记》的最后一幅。


   
(1)依据材料一,指出“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是哪一事件?
(2)依据材料二,指出“前方打仗,后方分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后方分田”对“前方打仗”有何重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准他的胸膛刺上一刀”指的是哪一个行动?并指出该行动的战略意义。
(4)材料四中“《小克日记》的最后一幅”是由哪场战役带来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试图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独占殖民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而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的土地政策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无法充分调动地主参与抗战的积极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使广大地主和农民都参与到抗日中来,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提出了“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摘编自张楠《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原因分析》

材料三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摘编自《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列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中心问题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怎样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些土地政策的制定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