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9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历史上各国经历了不同的工业化道路,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部门的机器应用和工厂制的产生为起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是显示工业革命中各个行业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又一范例。工业革命还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三:见下图(图片来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207年版教材)

图A                                             图B

材料四:1913﹣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统计表。

1913年1928 年1932 年1937年
欧洲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
工业生产总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其中载重汽车116421
电力15107432

﹣﹣摘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上辑)》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是哪个行业?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发明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什么不良后果?

(2)材料二体现了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哪些措施?从材料可以看出,日本工业化有何特点?

(3)阅读材料三,图A和图B的发明者分别是谁?他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哪个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后来居上?

(4)阅读材料四,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的工业化有何弊端?

(5)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继续“推动新型工业化”,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建议。

2019·广东·一模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与新能源日本明治维新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围绕农奴制的废除问题,俄国各派提出了不同的方案。西方派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但不赞成采取革命的方式消灭他们,而是主张通过渐进的改革废除农奴制,以实现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化。斯拉夫派反对走西方工业化的道路,认为西方国家因为资本主义工业化而变得腐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存在就是西方社会的“病”。他们认为俄国发展的道路是独特的,主张在保留农村公社及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材料一反映的俄国历史上不同派别分歧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奴制的废除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期间为了推动工业发展作了哪些努力,有何影响?
经济政策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材料二
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
材料三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拖拉机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石油
3
2
1
2
1

5
5
4
3
2
(3)上述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线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高。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
(3)上述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