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06

4月下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让世人看到了这几年“一带一路”建设结下的硕果,为参与各方绘就了“一带一路”长远的发展蓝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唐代的一位僧人就是从这里出发,沿着丝绸之路西行天竺取经,请问他是谁?

(2)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之一。南宋时期,它就是全国第一大港口。请你写出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两个表现。

(3)15世纪上半期,中国古代远洋航行发展至高潮,出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请写出具体事例,并说说这一壮举有何意义?

(4)清朝之后,中国基本放弃了海洋主权。这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此项政策在经济方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5)通过古今丝绸之路的兴衰,你有什么感受?

17-18七年级下·辽宁大连·期末
知识点:玄奘西游海外贸易的兴盛(宋)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材料二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三   宋元时期是我国海外贸易发展的鼎盛阶段,南宋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在北宋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正如学者葛金芳在《南宋手工业史》一书中所说:“在宋室南渡、定都临安之后,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发展倾向表现得更为强烈。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的“凿空之旅”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写出海陆丝绸之路同步发展的时期。
(2)读《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提取一条有关唐朝对外交往的信息。列举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个具体事例。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科技条件。写出宋朝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
(4)“不同的对外政策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1)根据材料一,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二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3)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政府哪一政策?简析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四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5年来,作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增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积极成果。

——摘自人民日报


(4)材料四中,“一带一路”的“一路”指什么?它的提出有何深远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