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创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后建立了第一个怎样的国家?请说出一项“帝国”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2)请说出“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创立了民国”的影响。该政权到1949年垮台时是民国多少年?

(3)“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那么,该事件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一些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因为11月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就如同3月时的尼古拉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开始就拒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东西﹣和平与土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4)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2017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5)材料三中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那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在哪次会议?“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9·浙江湖州·三模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中华民国的创建 开国大典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召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富民强国,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实行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封建帝国,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次大革命”是哪三次?

材料二: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苦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编自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2)材料二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采取了什么举措?

材料三: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志们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摘自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提出的“大政策”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这个“大政策”指引下开展的具体实践。

材料四: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摘自《十九大报告》


(4)根据材料四,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地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的历史人物是谁?
(2)1911年的那次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1911年的这场革命后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4)“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这个政权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从17世纪起,英、美、法、德等国先后通过革命或改革等方式,颁布法律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使国家主权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的议会手中,资产阶级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胜利,成为新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一政治模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臧嵘主编《历史必修一》


(5)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革命结束后英国资产阶级为了限制王权颁布了哪部法律文献?逐渐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6)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的君主是哪位?
(7)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哪部宪法的制定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改革创新是与危机“赛跑”的,历史上的每一次转型时期,都曾面临着各种挑战。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此次转型是从封建到帝制……” “我国史上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实在是从割让香港岛之后才被迫开始的。……此次转型为从帝制到民治时代。”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对中国而言起于何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中国人曾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作出被动却积极的反应,试举例说明。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大革命后,社会制度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4)请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走创新成功之路提出你的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