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9
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黑暗统治,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富强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次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视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瓜分危机更是迫在眉睫。康有为联合各省入京应试举人1300余人联名请愿,发动“公车上书”,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国纲领。1898年,光绪帝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百日维新”。

材料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苹命者”,清廷腐败,“无一事不足以丧吾大陆……处于今日,革命固不得不行”。“然则满洲弗逐……以期至乎独立不羁之域,此必不可得之数也……亦终为欧、美之奴隶而已矣”。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公车上书”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章太炎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革命固不得不行“的思潮迅速泛滥的直接原因。
(4)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5)请例举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人民做出的两件好事。
(6)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19·福建三明·一模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公车上书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黑暗统治,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富强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瓜分危机更是迫在眉睫。康有为联合各省入京应试举人1300余人联名请愿,发动“公车上书”,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国纲领。

材料三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摘编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什么战争?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认为造成“国弱”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依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另一批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它(辛亥革命)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的含义是什么?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一事件标志着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在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2)材料二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事件?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3)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4)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