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救国道路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

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一农村一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一农村一城市”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

18-19八年级·河北唐山·期末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救国道路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三   甲午战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四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为此,李鸿章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上掀起了什么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主要口号。
(4)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斟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请问这条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呈现出的特点。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儿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之梦:“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立宪之梦:“我支那四千年之犬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

材料三共和之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纲领

材料四扫除思想黑暗之梦: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思想主张?由此兴起了什么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由材料二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拉开该运动序幕的标志是什么?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被孙中山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4)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核心内容)?请写出两位新文化运动主将。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特点?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3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由此也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思想解放】

材料三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材料一中李鸿章代表的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派别提出了什么口号?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此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图中历史人物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作为一名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你能做些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