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17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柳子厚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指的是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便利政令下达、文化交流,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2)材料二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实行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汉有叛国”是因为汉朝初年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变更制度”是采纳了谁的建议?产生了什么影响?
(4)秦始皇汉武帝在政治制度上采取各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019·湖南长沙·一模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王国问题的解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周本纪第四》

材料二: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柳子厚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四: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治安策》


(1)材料一叙述的是西周的一项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何时走向瓦解?
(2)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指的是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便利政令下达、文化交流,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材料三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实行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汉有叛国”是因为汉朝初年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汉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弊政而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地方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为了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阅读下列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宰相,位高权重,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冲突,导致两汉皇帝不断调整、削弱宰相职权,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从三公逐渐转至三省。        

——王成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1708-1718年,由康熙帝主持、来华传教士与清朝官员协作,采用西方三角测量法对清朝全境进行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量,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完整的国家疆域政区地图《皇舆全览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秦汉到隋唐中央官制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并指出主要的政治措施?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局面,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疆域西南至哪里?列举一例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层面分析制度变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