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4

“冲击—反应”模式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模式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探索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阶段特征具体表现
19世纪40—60年代西方对中国的冲击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的反应____A____和____B____
20世纪初西方思想催生中国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辛亥革命 和_____C_____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 中国人不断探索强国之路。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1)分析材料一,将A、B、C处空白补全。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从器物层面探索强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 请分析形成这样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有何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4)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通过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8-19八年级上·安徽六安·期中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经过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