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3

社会的进步源于各种力量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材料二:近代日本不仅没有沦为西方工业化“中心”的边缘或者半边缘,反而跻身当时世界强国之列,因而被认为是一个“稀有的例外”。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2)简述近代日本“没有沦为西方工业化‘中心’边缘或者半边缘”的原因。

材料三: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运用史实谈谈对材料三中“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至少一点)

18-19九年级上·浙江绍兴·期末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外国人“合法”的侵占了香港岛是哪一条约?在《马关条约》中,列强新增了什么方式来榨取中国?哪一条约的签订驱使近代中国社会完全“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倡导在中国实行“自强”运动。鼓励西方投资修建铁路,甚至在他们管辖的省份中建立工厂,并且使他们自己的军队现代化。但他们只想保持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1895年,清政府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令人震惊的失败了。

——摘编自【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2)材料二中“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有哪些?(列举一位)。依据材料二指出这场运动的局限性。

材料三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3)材料三中“这次思想革命”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四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根据材料四、“全面觉醒”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一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中运动中心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从1500年起,西方靠殖民掠夺奠定了其“起手优势”,又靠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进行原始积累,并且通过不平等贸易强化了其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这是西方现代化的“共性”。正如英国评论家卡洛斯·马丁内斯指出的,“西方的现代化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

——摘编自韩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是在复杂的国内与国际背景下出现的。明治新政府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教育与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和军事力量建设等方面对传统的国家形态及其治理机制进行重构并进一步完善,在推动日本经济、技术与军事力量发展的同时推进本国的现代化。

——摘编自保建云《论明治维新对日本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及启示》

材料三   就斯大林模式本质而言,它是在俄国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为回应西方文明为基础的西方现代化挑战,而以动员型经济为基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模式。不可否认,这是落后国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

——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治维新的背景,并写出日本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推进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动员型经济”的特点,并对苏联的现代化模式作出全面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因素。
近代以来,各国在历史发展的危机中抓住机遇,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危机下的革命】

材料一   在164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了同盟反对君主制度,反对封建贵族和反对占统治的教会。在1789年,资产阶级和人民结成了同盟反对君主制度、贵族和占统治地位的教会。……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仅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使“新社会的政治制度”逐渐形成。法国“1789年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分析两次革命产生的共同影响。
【危机下的改革】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0年后,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农奴制的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改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改革的名称。
【危机下的合作】

材料三   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科德尔·赫尔回忆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美两国“联合作战”得以实现的标志。分析美国承认中国为“主要大国”的根本原因。并写出“战后组织”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请以“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为主题拟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