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78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展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

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此后,中央在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17-18八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1)根据材料一,概况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条“路”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 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调研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力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二是提高处于社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1)由材料及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提高“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这一措施有何意义?

材针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车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据材料二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

材料三:我国1949﹣1962年粮食产量柱状图


(3)材料三中,导致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61年党中央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材料四:


包字万岁!早包造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4)由材料四及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开始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该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五: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种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2004惑动中国年度人物”颁词

(5)材料五中的“他”是谁?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