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66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①处辇毂之下②,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注释】①狎:轻慢,轻侮;拥挤。②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③亟亟:急迫。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外国“狎处辇毂之下”的罪行,并说出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
2018·贵州贵阳·中考真题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追寻近代化的艰辛探索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押(轻慢,轻侮)处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外则布满江海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急迫)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所办的新政虽多,总不出乎兵事和制造两类,当这世界更新,一切治法,宜从根本上变革的时候,这种办法,自然是无济于事的,再进一步,便要改革及于政治了。……而中日之战,以偌大的中国而败于向所轻视的日本,这实在是一个大打击,经这一个打击,中国人的迷梦,该要醒了,于是维新运动以起。

——吕思勉《中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有哪些?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维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追寻近代化的艰辛探索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轻慢,轻侮)处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外则布满江海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急迫)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I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带来的“变”有哪些?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