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16年以后,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同时,圣马丁率领起义军由南向北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首府。两人实行南北夹攻,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在打碎了殖民枷锁后,拉丁美洲各国取得了和世界其他国家平等往来的权利。

—选自《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重大战争》

材料二: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徐州、大原等会战,吸引、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使得八路军、新四军能够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形成敌后战场:在战略相特阶段,敌后战场抗击了日军的主力,成为抗战的主战场,为国民党赢得在西南休整的时间;在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选自《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在同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甚至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是摧毁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使他们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选自《不可不读世界历史》

材料四:多年来,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着长期不懈的努力,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观察团或维和部队,监督、控制并化解敌对各方之间的冲突。近年来,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获得良好声誉,被认为是维持和平、解决争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写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两位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回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与哪场战争有关?这是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4)根据材料四回答,联合国起到怎样的作用?

2018·辽宁沈阳·中考真题
知识点:国共合作抗日的两个战场及取得胜利的战役拉美独立运动二战的性质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等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成为殖民地人民的共同任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6年以后,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同时,圣马丁率领起义军由南向北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首府。两人实行南北夹攻,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在打碎了殖民枷锁后,拉丁美洲各国取得了和世界其他国家平等往来的权利。

——摘编自《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重大战争》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因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冲击。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是20世纪的最强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测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截止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取得的成果。
(2)请举例说明一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对凡尔赛体系的冲击。
(3)请分别列举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民族民主运动取得的成果,并简述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等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材料三: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徐州、大原等会战,吸引、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使得八路军、新四军能够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形成敌后战场:在战略相特阶段,敌后战场抗击了日军的主力,成为抗战的主战场,为国民党赢得在西南休整的时间;在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选自《历史》必修第一册


(1)材料一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西安事变最终如何解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931—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战的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日本军部《解决满洲问题方略大纲》提出:“组织亲日政权、建立独立国,必要时将中国东北并入日本版图。”


(1)为实现这一阴谋,日本在1931年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材料二   事变起因如此: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名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已窥知日军企图又在寻衅,对其要求严加拒绝……日军见狡猾惯伎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


(2)材料二中的“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   只要国民政府还盘踞在汉口,汉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范围的共产军和主要控制着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之间的接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所以,首先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占领了汉口,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

——昭和研究会中国问题研究所:《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进攻汉口的原因。为了保护汉口,中日双方爆发了哪场战役?此战役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抗战形势有何影响?

材料四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徐州、大原等会战,吸引、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使得八路军、新四军能够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形成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击了日军的主力,成为抗战的主战场,为国民党赢得在西南休整的时间;在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4)材料四反映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什么原因?

材料五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5)根据材料六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不得照抄材料)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