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44

阅读下列图片和史料,进行问题探究。

【对话“显”形势】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材料二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两万多人。

材料三日军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并用木牌写上“清国阵亡将士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1)指出材料一中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的时间和地点。

(2)伊藤博文谈话时咄咄逼人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双方谈判的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4)材料二、三分别揭示了日军什么样的特性?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罪行?

16-17八年级·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上下大为震动。……英国女王决定对中国发动一场“贸易战争”。……一纸战败条约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

——摘自《中国近代史史料专辑》(卷49)

材料二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三   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部编八年上教材某条约内容


(1)材料一中的"贸易战争"具体指的是什么战争? "一纸战败条约"是如何"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某些西方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力图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较大的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中各国在北京东郊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材料三条约对中国性质有什么影响?
(4)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哪些感悟与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