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8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醒世恒言》中记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清代全史》中记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三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3)材料三说明当时还存在什么现象?为什么?
17-18七年级下·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明至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社会危机也日益加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进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历史》第二册


(1)材料一反映出清前期哪一方面的发展,这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二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纺织业的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中国历史》第二册


(2)材料二反映出在手工业已经出现了什么情况?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中国历史》第二册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①讲述汉末三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军事乱局;②讲述108位绿林好汉为躲避官府压迫,在山泽中安营扎寨,像罗宾汉一样,报复为非作歹的腐败官员。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4)材料四中的①②分别是哪部著名的小说?

材料五 18世纪时,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了工业化时代。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新的更大的市场成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迫切需求。而当时的中国,仍处在封闭的状态中,以农业为主的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东西文明的冲撞中,此消彼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中国自身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制》

材料二: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宗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宗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苏州城里的机工有几千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港口。等待雇佣……他们一天没有活干,就得挨饿。他们是“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材料四: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目的?
(3)材料三表明到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其表现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说明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消极影响?联系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