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9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一方面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还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二:废除封建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改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中央人民政府还颁布了《土地改革法》,由于对富农经济和小土地出租者采取保护性政策,对于地主阶级区别对待,因此土地改革进行顺利。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请回答:

(1)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与1942年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对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了怎样不同的政策?为什么实行不同的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与1947年的土改在对待富农问题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土改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3)三次土改政策各不相同,那么,中共制定不同政策的共同依据是什么?

16-17八年级·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及其他需要的贫农使用。”

——中国共产党1930年《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土地法》

材料二:“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拒不交纳等。”

——中国共产党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三:“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乡村的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四:《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大约有一亿的人民获得土地。据记载,东北解放区仅在1949年就支援关内100万吨粮食,150万立方米木材,20万吨钢铁,另有其他物质320万吨。土地改革后,各地人民深知胜利果实来之不易,青年人纷纷参军,奔赴战争前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维埃土地法》主要在哪些地区实施?根据材料概括出当时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中“1942年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47年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为此,中共制定的土地改革路线又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出土地改革的影响有哪些?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原因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1)材料一出自哪一部纲领文件?此文件是在哪一次革命运动中颁布的?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材料二中“民生主义”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

材料三: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拒不交纳。

——中国共产党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四: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乡村的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3)材料三、四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的共同之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