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7

在《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中,习总书记多达十几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皇帝之下设丞相,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军事和监察之官,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军事和监察之官”各指什么?

材料二相权、君权合一,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直接对皇帝负责。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官制的变化?请写出两条该皇帝在政治方面的其他重大改组措施。

材料三(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凡内外大臣折奏有不交部即令中堂议覆者,洎廷寄托各省谕旨,始皆园值人为之。

(3)该机构是哪一位皇帝设立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材料四毛泽东早就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4)请依据材料四回答:首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会议名称、召开会议的时间和通过的宪法名称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民主政治和法制是腐败和专制的天敌,有效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制是腐败和专制现象最有力的“克星”。但在中国现代史上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却遭到过严重的践踏。

(5)请依据材料五回答:中国现代史上我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发生在什么时期,最典型的案例是什么?

2018·山东东营·一模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军机处文革的结束、影响及启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19年3月两会期间,习主席多次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制度自信。阅读有关材料,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相权、君权合一,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直接对皇帝负责。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凡内外大臣折奏有不交部即令中堂议覆者,洎廷寄托各省谕旨,始皆园值人为之。

——摘自《“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何时首创?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思想的应用?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该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表明西汉政府采取哪一方法解决王国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官制的变化?该皇帝设立的哪一机构起了监视臣民的作用?
(4)材料四所设机构最早与哪一位皇帝有关?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大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


材料五 (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凡内外大臣折奏有不交部即令中堂议覆者,洎廷寄托各省谕旨,始皆园值人为之。

——摘自《“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家学说”在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是谁?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代替西周以来实行的什么制度?新制度的确立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指谁?说说此皇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初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4)材料四所示人物为强化君权,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什么?材料五所设机构与哪一位皇帝有关?请你简要评价该机构的设立。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政治统治的发展趋势?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