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1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促进本国迅速发展,抓不住就会落后挨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1年和1851年英国经济结构对照表》

部门或行业1801年1851年
农林渔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32.5%20.3%
制造、采矿、建筑生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23.4%34.3%

材料二:1928年秋,……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1929年,经济危机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同时,斯大林……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摘编自《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

材料三: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01年到1851年英国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趋势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苏联20-30年代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4)通过三个国家发展原因的分析,我们能得出共性的结论是什么?

17-18九年级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促进本国迅速发展,抓不住就会落后挨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英)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   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

材料三

材料四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方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这种打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又采取了怎样措施来迎接这一机遇?
(4)材料四中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中国应如何应对,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铁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20世纪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以此为基础,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变化。并据材料分析其变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

材料三:欧共体的成立使欧洲大陆进入了和平年代,在它的发展道路上,国与国的平等练于民主制,突出表现在对各国主权的尊重,并一切为了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不存在对任何一个国家主权独立和利益的损害。建立欧共体以来,欧洲几乎没有出现过严重的经济萧条,经济持续发展,欧盟的今天,已经占世界生产总值30万亿美元的22%,即6万多亿,仅次于美国(美国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3,即10.2万亿)。此外,欧盟认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在军事上强大是必不可少的。欧盟成立了一支不隶属北约的欧盟军队,符合欧盟的宗旨和利益。

(3)根据材料三,归纳欧共体(欧盟)在发展道路上呈现了哪些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问题,谈谈二战后日本、美国、西欧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劳动工具的进步以及人们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水利灌溉事业也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在那个列国争霸的时代,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哪个国家实行变法,采取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新制度,建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上层建筑,哪个国家就能实现国家富强,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材料二:到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其中大部分是由美、德提供的。1931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量的三分之一,而1932年则上升到二分之一左右,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苏联还必须培养出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本国专家,斯大林于1931年2月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三:二战后,1955年至196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5%。1960年至1965年为9.8%,1965年至1970年为11.8%,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日本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

——摘编自《世界通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的进步”的突出表现,并说明此时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此时实现工业化的有利外部环境。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