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材料二: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材料一中“三十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3)材料二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两次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

(4)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17-18八年级上·湖北孝感·阶段练习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