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易0.85 引用5 组卷20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1)根据材料一,秦朝“地方政权封建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的推行有何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这段话是谁说的?这个建议的实行解决了西汉王朝面临的什么严重问题?
(3)材料三反映了这位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什么措施?这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4)根据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17-18七年级上·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王国问题的解决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在当时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三: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三: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4)材料四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5)材料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汉皇帝”接受了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