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4 引用2 组卷85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 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材料一中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谁?受他影响,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的目的是什么?
(2)说出材料二中严复影响最大的译著,书中提出的进步观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日和约”是指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谈谈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怎样的态度?
(5)列举史实说明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材料五中的“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14-15八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
知识点:近代化的探索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2)史料二中“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观点有?
材料三: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大,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日深。康有为赶赴北京,向光绪帝上书痛言瓜分豆剖的危险局势,提出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的上、中、下三策,供皇帝采择;并建议将国事付国会议行,颁行宪法。此书刊载于报,颇为一些士大夫称赞。
(3)材料三反映的是近代史的什么事件?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创办的著名杂志是?在哪一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