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1
经济制度改革是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21--1925 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为了永远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2)为解放生产力,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进行了什么经济改革?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17·安徽阜阳·一模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同时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大强国,而不是一个被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材料二   1978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观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经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的相关措施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作出怎样的转移。
(3)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计划和市场的内在一致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 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 1956 年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1)材料一中“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程中,国家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