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中华文明”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为这条通道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

材料二:1492年10月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舰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2)简析材料反映的事件在人类文明史交流中的作用。
【文明的借鉴】

材料三: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3)材料三评述了日本借用东西方文明的哪两件大事?
【文明的传播】

材料四: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限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五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促进文明传播的根本原因。经济上的“隔离消失了”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文明的共享】

材料五: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有家园,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5)依据材料五,写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有力地推动文明共享的科技成果。
2017·江苏扬州·三模
知识点:张骞通西域陆上丝绸之路古代日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原因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丝路漫漫——和平友好】“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也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材料一:



(1)图中是古代“中华文明”与欧亚大陆沟通的“文明通道”,为这条通道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上均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放眼看世界——“一带一路”》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发现世界——沟通桥梁】

材料三:149210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舰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的“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大国争锋——世界风云】

材料四:1914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价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四中的“战争”具体指哪场战争?“该死的联盟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构成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同时,战争中为抗击共同的敌人而展开的合作也促使苏联同美、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佳状态。


(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苏联战场上展开的“成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战争中为抗击共同的敌人而展开合作”是以哪一文献的签署为标志的?
【当代聚焦——和平共享】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

材料六: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6)材料中“经济上的隔离消失”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合作、协商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那么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7)根据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文明的融合与交流。各国因融通而共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开放中交流】

材料一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史实(部分)
西汉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
唐朝A西行天竺;B东渡日本;遣唐使来华
宋朝设立市舶机构;海路贸易兴盛
元朝丘处机到访中亚;马可·波罗来华


(1)依据所学知识,填写A、B处对应的人物名称。
(2)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在学习中发展】

材料二   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3)唐朝时期日本在很多方面学习了中国文化,请举一例。19世纪日本通过哪一事件“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在传播中互融】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4)根据材料三回答,促进文明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济上的“隔离消失了”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在互鉴中前进】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5)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