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7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和宣传中,频频出现“中国形象”的词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 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 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 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 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 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 年);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和材料二,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个阶段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3)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史实,从经济和外交的角度说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2017·湖南湘潭·一模
知识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华民国的创建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为了改变这种形象,清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材料二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1895年)


(2)哪一场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材料二中“中国形象”的出现。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3)据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材料四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心影录一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和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材料四中的第④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综上探究,你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历史上,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几经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道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材料二: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年)④赞赏时期(1937——1944年)⑤清醒时期(1944——1949年)⑥敌对时期(1949年……)
材料三:1979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四:经过30多年求索与奋斗,中国以新的面貌进入了世界,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1)为改变材料一中这种“中国形象”,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举两例。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简要分析材料二中第②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中美关系由敌对时期转变为正常化的事例。举两例。
(3)据材料三邓小平“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是什么道路?请你用一句话简单评价邓小平。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以新的面貌进入了世界,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时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材料二:漫画《19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材料二中的漫画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材料三:近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当今中国的形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已故内阁资政李光耀
(4)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试举两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