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8
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江南制造总局图2谭嗣同英勇就义图3《新青年》杂志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的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中图1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近代企业的创办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图2反映了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志士爱国进取、勇于牺牲的精神,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政治运动?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推断“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是我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艰苦奋斗的结果,鞍钢机械总厂有一位青年刨工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是谁?
(4)材料三所反映的会议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此后我国进入到了什么历史新时期?
2016·湖北恩施·中考真题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的企业诞生于什么运动之中?图二反映了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志士爱国进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次爱国政治运动建立的政权有着什么样的性质?图三中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进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开始。请问这条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特点?
材料四: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书社


(4)依据材料四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
材料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的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5)材料五中的会议之后,我国进入到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开始了中国新的建设道路之旅程。请问这条建设之旅是什么?
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的企业诞生于什么运动之中?图二反映了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寻求在中国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图三中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进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表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特点?

材料四: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书社


(4)依据材料四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

材料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的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5)材料五中的会议之后,我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