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62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大事图表
历届人大立法情况
历届人大
立法数量(条)
五届人大
60
六届人大
63
七届人大
87
八届人大
117
九届人大
113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及重大成效,20世纪末,我国提出了怎样的“法治”目标?
2016·山东潍坊·中考真题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中共八大的召开文革的结束、影响及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四   2020年5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针对现行民事法律中对人民权利的不必要限制性规定都作出修改,充分体现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权利”这一宗旨。

——摘编自“学习强国”时政新闻


(1)请写出我国体现材料一中作者观点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名称。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革”时期民主法治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决定》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4)材料四体现出我国首部民法典的制定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四:2020年5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立法要有人民性,这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孙宪忠说,我国民法典每一条都是围绕着承认和保护民事权利、指引主体如何行使权利展开的。此外,民法典针对现行民事法律中对人民权利的不必要限制性规定都作出修改,充分体现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权利”这一宗旨。

——摘编自“学习强国”时政新闻


请回答:
(1)请写出我国体现材料一中作者观点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名称。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革”时期民主法治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决定》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4)材料四体现出我国首部民法典的制定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摘编自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解决了一些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分清了一些人的功过,纠正了一批重大的冤案、错案、假案。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2020 年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针对现行民事法律中对人民权利的不必要限制性规定都作出修改,充分体现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权利”这一宗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宪法规定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制定该宪法的是哪一次大会?大会确定的政治制度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的是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期间中国的民主法治遭到破坏的原因。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该怎样保障人民民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批冤案得到平反,请列举一例。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什么。该成果体现了什么宗旨?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