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318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后来的发展方向却完全不同,这不禁启迪我们,社会主义道路究竟该怎么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材料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 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兴趣,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1)材料一中字母A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与新中国成立的作用有何相似之处?材料一中字母B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与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有何相同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是受何影响?重点发展重工业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国在哪一时期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次会议之后?为了不犯“颠覆性错误”,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做?
2016·广东深圳·三模
知识点: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罗斯福新政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说,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因为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材料三:美国在20世界大半时间主导全球,在20世纪30年代,“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民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后来随着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世界正处于“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四: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调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前两个发展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列举两例与“资产阶级统治扩大与加强”相关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从内容方面来看,英、美、法颁布的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20世纪30年代“看的见的手”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美、日、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群雄竞起反映了大国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暂时退却”指的是哪一历史史实?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怎样的严重后果。结合所学,我们可以从苏联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世纪5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企业数(个)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
186099116007954
18791874200051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1)材料一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请概括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哪次改革推动了以上现象的出现?

材料三 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再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东西。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日本精神、中国知识”指的是哪一事件?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哪一事件“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日本两次向外学习说明日本民族有什么样的特点?

材料四 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 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和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3)材料四中“不应消灭”和“改进和补充”分别指什么?(摘抄材料原文不给分)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的实施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五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六 戈尔巴乔夫说:“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4)据材料五、六,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由此形成的模式是什么?怎样评析这一模式?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在100多年时间里能够领先于世界,完全得益于它第一个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时期实行的不依赖外国贷款和不等待靠发展轻工业为依托的重工业发展战略,是当时条件下的唯一可能的道路,“这是一个创举,它把群众的革命热情当作经济发展的合力”,“工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功勋”。

——《对前苏联探索工业化道路失误原因的思考》

材料三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为英国“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创造了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重大事件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时期工业化的主要战略是什么?在这一战略下,苏联的工业化进程有何成果?

(3)据材料三,“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做了什么重大努力?这一努力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苏联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举一例说明“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付出的努力及其成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