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09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挫折之路】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下图)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还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失误?
【转折之路】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 “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光明之路】
材料四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0课
(4)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6·江苏南京·一模
知识点:文革的结束、影响及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召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挫折之路】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该刊认为邓小平“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转折之路】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遭遇了特大早灾,秋种难以进行。安徽省委将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有些地方在“借地”的基础上搞起了包产到组,其中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包干到户。

——吴恩远《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光明之路】

材料四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0课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是指哪一事件?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徽“借地”的具体做法是什么?指出农民支持该做法的原因。
(4)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挫折之路】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繁荣。

【转折之路】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光明之路】

材料三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之苦”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关于什么的大讨论?“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决策?
(3)结合所学与材料二,说说这个“光辉的起点”有何意义?
(4)材料三中“走自己的道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邓小平领导党和国家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我国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1)这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的哪一次社会主义变革?这一变革在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变革完成后,我国初步建立起什么制度?
【挫折之路】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2)材料二中的“极端主义之苦”是指发生在1966年到1976年间的哪一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也曾发生什么类似的严重错误? 
【转折之路】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光明之路】

材料四: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0课


(4)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
【圆梦之路】   

材料五: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5)据材料五,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应该怎么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