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3
阅读教科书及相关史料,穿越时空,深入探究,你会发现我国古代的思想依然对今天现实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教科书目录节选(人教版)
史 料
探 究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第17课
材料一 2011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宣誓连任的时候,引用了老子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老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主要记录在《》里。东汉时期, 创立了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9课
材料二 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2)《论语》记载了的言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学说。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材料三 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董仲舒)。——《汉书》
(3)帝接受儒生董仲舒的“”的建议,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9课
材料四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的名言,再次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4) 战国末期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主张改革,反对空谈,提倡
(5)通过以上探究,你如何看待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16·江苏南京·一模
知识点:孔子老子百家争鸣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夏商周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上,都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老师为此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请你跟着大家一起完成。
任务一 【收集图片——了解经济发展】

(1)结合图片,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任务二 【研读史料——理解政治形势】

史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鞅列传》


(2)依据材料指出秦国的哪位国君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3)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任务三 【解读名言——感受思想繁荣】

史料二: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史料二中各学派的主张观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至今给我们社会及人生以启迪,请把下列思想家前的字母代码填入他们所主张的思想观点后面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
①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______
②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______
③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______
④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______
夏商周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上,都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老师为此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请你跟着大家一起完成。
任务一【收集图片——了解经济发展】

任务二【研读史料——理解政治形势】

史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鞅列传》

任务三【解读名言——感受思想繁荣】

史料二: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结合图片,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2)依据材料指出秦国的哪位国君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3)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4)史料二中各学派的主张观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至今给我们社会及人生以启迪,请把下列思想家前的字母代码填入他们所主张的思想观点后面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
①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
②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③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④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改造儒术,使儒学更具实用性,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滕福海《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材料四 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据材料一,说明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具体措施,该措施有何深远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统治者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同的目的是什么?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5)结合材料四,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